孙正义盖海市蜃楼,软银挖万丈深坑
2019-01-16 09:14:07
  • 0
  • 1
  • 0

作者:温彦博 

来源:极客公园

200 亿「软银轮」融资的泡汤,是 WeWork 2019 年的第一个坏消息。

创业者 Adam Neumann 与一笔 200 亿美金的投资擦肩而过。

圣诞节前,多家外媒报道称,软银正与 WeWork 就一笔最高达 200 亿美元的投资进行谈判,谈判已接近尾声。为了向外界宣告这笔「软银轮」资金的进账,WeWork 的联合创始人兼 CEO Adam Neumann 准备了一个筹划已久的品牌升级。

然而,据 FastCompany 1 月 8 日报道,孙正义的一通电话,敲醒了 Neumann 的黄粱美梦。电话里孙正义称原先接近尾声的谈判将失效,「我们是合作伙伴啊,我们该怎么办?」孙正义对 Neumann 说道。放下电话 Neumann 紧急把软银拉回了谈判桌。当日,WeWork 宣布日本软银将向其投资 20 亿美元资金,其中 10 亿美元用于购买公司一级资本,另外 10 亿美元用于从投资者和员工手中收购股份。

谈判结束之后,据 FastCompany 采访到的一位知情人士称:「Neaumann 花了一天时间才缓过气来。」

泥菩萨过河

软银董事长孙正义一直是 WeWork 最激进的支持者之一,花钱投资 WeWork 毫不手软,即使遭遇软银董事之一、优衣库创始人柳井正等人的反对,他也毫不妥协地为这家共享办公估值第一的创业公司下注。

在这次投资之前,软银已经向 WeWork 投资了超过 80 亿美元,原本计划通过一笔 160 亿或近 200 亿美元的重金下注,一举将 WeWork 的控股股权收入囊中。

可惜这一次 WeWork 没碰上好时候。谈判收尾前,正值软银集团 12 月份的市场动荡,过去三个月,软银的股价下跌了 33%。在投资者筹集 230 亿美元资金后,公司在 12 月底的新上市日本手机业务交易中也遭遇了令人尴尬的开局。愿景基金其他投资人的焦虑情绪,使得这次投资收手。再加上外界一直唱衰 WeWork,当资本一再被注入而无法收到盈利时,就值得反思。这次他们似乎更愿意相信资本市场的反馈而不是孙正义的直觉。另一边的情况则是 WeWork 的其他投资者不愿向软银出售太多股份,软银只注资 20 亿美元,并不会成为 WeWork 的控股股东。

对于 WeWork 来说,软银的投资从传言中的 160 亿美元乃至近 200 亿美元,骤降到 20 亿美元,无疑是一次惨痛的碰壁。在此之前,WeWork 从未经历过大规模的资本衰退和挫折。随着 WeWork 的高速扩张,它在地产方面投入了越来越多的资金,只有把握更多的「空间」,才能扩大运营规模,获取更多的长期利润。尽管截止目前 WeWork 已经拥有超过 25 万名付费会员,较去年同期增加了一倍之多,并拥有超过 60 亿美元的现金,但是 WeWork 投入在其中的经费,却远远超过自己的盈利。再加上近年来 WeWork 在纽约、伦敦等大型城市的投资力求占领市场,更加加剧了公司资金的消耗。

面对软银投资金额的骤降和部门重新更新,8 日当天软银并未给出任何回应。据外媒报道称,缩减至 20 亿美金的投资软银公司本身的投资,并非来源于专为科技领域投资成立的愿景基金。

品牌升级

在 WeWork 全球峰会内部年会上,CEO Neumann 宣布了一项重大的企业和战略转变。WeWork 宣布将更名为 The We Company,调整后公司共包含三条不同的业务线:WeWork,主要包含办公空间租赁部门;WeLive,目前经营两栋采用公社设计的公寓楼;WeGrow,在纽约市经营一所小学。新结构的调整也是 Neumann 计划的一部分,旨在商业房地产以外寻找公司的市场和机会。

WeWork 表示,此次调整并不会更改,高管角色也不会变动。但这一变化旨在奠定一个基础,让这三个业务部门未来的特色更加鲜明,可能让投资者专注于其中一个业务,而不是全部三项业务。

Neumann 表示,业务拓展到共享办公以外,一直是公司运营发展计划的一部分。并且这个计划最早可以追溯到 2009 年,Neumann 和合伙人 Miguel McKelvey 在创立 WeWork 之前就提出了相关的概念,并在其上制定了从 WeSleep 到 WeSail 到 WeBank 的各种计划。「现在公司上下,从财务到员工,甚至是后勤人员,都对这项改变寄予厚望。」Neumann 在接受采访时说道。

Neumann 说他和他的团队在压力下发展和生存。「你知道要多久才能造出一颗钻石吗?」他说:「五十万到四百万年。我喜欢这个比喻,要做一些非常珍贵的事情,你必须施加很多压力。」

「当 2019 年到来时,如果世界陷入真正的经济低迷状态,那么你永远不会看到 WeWork 畏首畏尾、放慢步伐或者逃避风险。」在接受 FastCompany 的采访时,Neumann 聊起了时下的经济寒冬,「对我来说,经济低迷不是并不可怕,那是一个机会。」

两个人的游戏

但现实绝对没有 Neumann 在面对媒体时宣称得理想,就像这次突然缩水的融资,寒冬大势下,创投圈里没有人好过。对单方面尤其依赖软银的 WeWork 而言,更是如此。

投资消息发布之后,彭博社专栏作者 Shira Ovide 撰文《WeWork 和软银活在它们自己的世界里》调侃称:「在宇宙一个遥远的角落里,WeWork 和软银生活在一个只有他们两方居住的星球上。别从他们身上总结任何经验。」

《金融时报》发表专栏评论《WeWork:问题公司》(The Woe Company)称,WeWork 能够成为世界估值排名第四的创业公司,显然是软银一手经营的结果。「WeWork 究竟值多少钱?a.420 亿美元;b.200 亿美元;c. 软银说多少钱就是多少钱。」文章开头写道:「当然是选 c 了。」

图片来源:Business Standard

本次融资中,媒体爆料此前计划的 160 亿美元投资,给到 WeWork 的估值是 500 亿美元,而最终敲定的 20 亿美元投资,软银给到 WeWork 的估值则下降到 470 亿美元。

就 WeWork 这家公司而言,不论 Adam Neumann 为公司计划了多么宏大理想的未来,天价融资泡汤之后,眼下资金链越来越紧迫的问题,始终会在这个冬天成为它最难熬的噩梦。

如《金融时报》评论文章中所说:「野心不会成就一个可靠的商业模式。」(Wild ambitions do not constitute a viable business model.)

参考:

WeWork rebrands to The We Company; CEO Neumann talks about revised SoftBank round

(http://t.cn/EG1zVm4)

It took a day for WeWork's CEO to recover from the shock of a $16 billion SoftBank investment falling apart

(http://t.cn/EqHJNyv)

For SoftBank, no majority stake in WeWork as it scales down talks from a new $16 billion investment to $2 billion

(http://t.cn/EqHJHjk)

WeWork: The Woe Company

(http://t.cn/EqHJdDm)

WeWork and SoftBank Live in Their Own World

(http://t.cn/EqHi7QW)

题图:视觉中国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