联想危机:反常的背后逻辑——联想投票门危机攻守还原
2018-05-25 09:58:39
  • 0
  • 2
  • 8

作者:快刀何 

来源:快刀何

(注:本文全部根据媒体公开报道资料撰写,未对任何个人、组织进行访谈。如有雷同,纯属巧合。全文5010字,阅读时间约8分钟。)

文章目录:

第一节:攻——如何百步外直取心脏?

第二节:守——百位企业家在对谁说?

第三节:道——联想危机背后的逻辑

第一节:攻——如何百步外直取心脏?

在开始本文之前,我们做全文惟一一个前提假设:

假设“柳传志先生(下文简称柳总)是理性的,具有正常状态下的判断能力。”

推论1:因为柳总具备一贯的政治敏感度及判断力,则柳总对“投票卖国”事件的定性判断,是具有相当合理性的。

也就是说,联想的确面临柳总所指出的巨大风险,甚至是“恶意的攻击”。

这次“攻击”,到底是什么性质、什么力度、什么技术含量呢?

首先,从时间选择来看,2年前的一次投票,为什么选择在2018年5月放出来?

因为2018年5月,这个投票所蕴含的信息,才能借助中美贸易战的大背景,获得更大的传播能量。

诸位,碰到这个时间点,有两种可能:

(1)偶然为之,碰巧碰上的;

(2)有人一直盯着联想,收集联想的各种弱点,寻找时机曝光。

这两个判断,暂且不必急着做出。

第二,从攻击阵地选择来看,为什么是当下这种组合?

之前有报道指出,此次攻击的核心阵地是知乎等内容分享类平台。而不是我们更多看见的自媒体。

在这次攻击中,知乎等平台被用来点火,自媒体则被用来扇风。

看看知乎的话题。

如果各位对公关操作有一定了解的话,应该对这种手法不陌生:这是从论坛时代开始的“事件炒作”典型套路。

该套路为:

(1)在论坛/分享平台,发出源头信息;

(2)通过论坛热帖、盖楼、互动、置顶等方式,把源头信息变成“热点话题”;

(3)由传统媒体对论坛/平台热点话题进行报道、扩大,变成社会议题;

(4)各利益相关方可以在论坛上持续发表意见,直接形成争议及意见对立;

(5)论坛可以方便持续进行内容爆料,网友参与评论,扩大卷入度和持久度。

那,为什么这次攻击,从媒介策略上,如此符合套路呢?

答案还是有2个:

(1)这是一次巧合,正好人家从论坛上开始引发了话题;或者,人家其他地方的话题灭了,只有论坛话题活着;

(2)发起方熟悉公关技术。

我们仍然按下对攻击阵地的判断,暂且不急,看看攻击角度的选择。

第三,联想被攻击的点,为什么是 5G投票?

从结果来倒推,是5G投票事件,实则是最佳引爆舆论的炸点:

(1)5G标准,事关国家利益、百姓民生;

(2)5G投票,直接关联联想、华为两大品牌,关注叠加,流量猛增;(可参微信指数,华为搜索量远高于联想);

(3)5G投票,极富戏剧性,国恨家仇,巨人宫斗,融为一体。

如果仅仅是选择5G,还不足以见得这次攻击的凶狠犀利。把5G投票进行如下改造,才能让这支利箭更加锋利,箭头蓝汪汪地浸泡神经毒剂:

(1)把技术投票解释为——“国家利益”;

(2)把投票行为解释为——“卖国与爱国”;

(3)把联想业绩判断解释为——“对标华为”。

以上3招,把一支原本冷兵器时代的箭,变成了贫铀弹时代的箭,不仅有穿透力,还有放射性。

如果诸位熟悉公关的话,会知道胡百精老师提出的“三个判断”:

价值判断,事实判断和情感判断。

5G投票攻击的凶猛之处,在于其从事实判断出发,裹挟价值判断(卖国)和情感判断(价格歧视),进而将“或可讨论的投票逻辑”,转化为“不可讨论的卖国与欺诈”。

而且这场讨论,卷入“人家的孩子”——华为,可令联想看起来更加道德不堪、实力可疑。

然而,正如李普曼所指出的,与其说公众的眼里看到的是事实,不如说是媒介制造的幻象。

联想果真是一家“失败”的企业吗?

——看跟谁比。

20年前,任正非的华为刚刚起步,任总北上参观北京两大标杆企业,联想和方正。参观后,任总感慨:

联想有管理无技术,方正有技术无管理。

如果参照系不是华为,而是今日的方正,如何评估联想?

通过简单的调整参照系,就可以“操控”公众对联想是否“失败”的判断,世界是实相还是幻象,岂非一目了然?

而选择5G作为攻击点,把联想和华为一起推到聚光灯下,是否是绝佳的参照选择?

如果说民族计算机工业的代表,当年还有更加根正苗红的长城计算机,如今安在?

这种参照类比法,是“幸存者偏差”的变相使用:

只让你看见活着的,和最好的。然后,你判断吧。

毕竟我们都是从公开资料分析,无法拥有当事双方(如果是双方的话)的第一人称视角,因此,不必强行判断其是策划还是巧合。

但是,老何有一个方法,给各位体会一下,要“巧合”射出这样一支箭,其技术难度究竟有多高?

——你自己试一试,给小米和雷军,射出同样一支卖国毒箭。试试。

第二节:守——百位企业家说给谁听?

我们全部分析,有且只有一个假设:

假设柳总是理性的。

如第一部分所说,则我们可以得到:

推论1:柳总如此强烈的反应,是符合逻辑的。联想确实面临巨大的风险。

这种风险是什么呢?

——正如柳总在公开信中所说的,不仅联想的努力成果可能毁于一旦,还将背负卖国贼的骂名。

这意味着什么?

——意味着联想、柳总,苦心经营34年的物质和精神成果,被毁灭。

柳总在公开信中,号召数万联想干部、员工,捍卫联想的声誉,你是否有熟悉之感?

——国歌所唱,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……

在柳总看来,联想也到了非常、非常危险的时刻。

——不过,这种危险,究竟是什么呢?

一般来说,企业经营的风险,无非以下几类:

(1)产品风险:产品质量问题;

(2)顾客风险:顾客满意度问题;

(3)经销商风险:经销商支持度问题;

(4)财务风险:资金链问题;

(5)监管风险:工商、税务风险;

(6)法律风险:诉讼问题;

(7)竞争风险:对手攻击;

(8)舆论风险:媒体攻击;

(9)政策风险:失去政策支持。

各位,到底是哪一种风险,会让柳总如此高度紧张呢?

5G投票的风险,是在经营层面的吗?

如果在经营层面,投票的主体是联想集团,集团一把手是杨元庆。

为什么不是杨元庆来回应?

答案只能是:

这不是联想集团的经营问题,这也不是联想集团的问题。

虽然事件的攻击点在联想集团的一次技术投票,但是矛头根本不是冲着联想集团去的。

矛头是冲谁来的?

答案只能是:冲着联想系总舵主来的。

如假设所述,柳总的分析力,岂是老何可以比拟?

行家一出手,就闻到了味道——是的,你没有看错,是“浓浓的文革味道”。

这种味道,经历过政治风波的人,何其熟悉,何其敏感。不管事件是否发源于边缘,风起于青萍之末,但指向的却是“披衣当风”者的心脏。

接下来的问题是:

这颗心脏是那么容易被射中的吗?

——当然不是。

成立于1984年的联想堪称中国企业界的活化石。简单说一句,1980年代中关村叱咤风云的三家公司,“四方联”,联想仅仅排名第三。

第一名,大家可知道是谁?如今安在?

那这一次,柳总如此高度紧张,只能证明:心脏确实有被刺中的危险。

接下来,我们用反证法,来看看这个危险有多大。

如果大家有媒体的朋友,可能会知道,媒体的批评报道,是有一定的保护范围的。比如说,媒体一般不报道央企和国企的重大负面。

那联想是否属于保护范围呢?

——答案是,“曾经”是。

此处可以得出:

推论3:与其说联想的危机是舆论的大面积反对,不如说是面对舆论的防御能力消失了。

后者比前者重要100倍。

如果你是柳总,你感觉重要不重要?危险不危险?

为什么这舆论愈演愈烈,无法平息?

原因可能有如下几类:

(1)有人推动;

(2)有群众基础;

(3)没有遏制能力;

(4)有遏制能力的,没有遏制意愿。

如果失去了“舆论护盾”的判断为真,则:

(1)失去护盾的原因,比失去护盾的事实更重要;

(2)失去护盾的原因,也就是柳总需要动用毕生的商界人脉,不惜冒大不韪,联合中国半个企业家圈子,来为自己声援的原因。

还是惟一的假设:柳总是理性的。

值得柳总动用毕生商业人脉的理由,或者说,逼迫他动用这些人脉的压力,又是什么呢?

有些自媒体认为,柳总动用百位企业家站台,是对“无物之阵”,打并不存在的战争。

如假设所指出,这意味着柳总失去了理性,在动用毕生商界资源上,做出根本性误判。

也有分析认为,柳总动用百位企业家资源,是在跟“公众情绪”对抗。

如果是对抗公众意志,需要动用这么多企业家吗?(企业家支持是必要因素吗?)

动用企业家,有用吗?(想象你看到企业家声援的心态)

柳总毕生修为,难道不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?

战略决策3要素:

(1)必要

(2)充分

(3)可行

柳总之所以动用这么多企业家人脉,首先必然是:他认为,很有必要。

公关沟通的核心3问:

(1)对谁说?

(2)说什么?

(3)怎么说?

要搞清楚柳总逻辑,一定要问关键问题:

——这场百位企业家声援,到底在对谁说?

(1)对顾客说——有必要吗?

(2)对媒体说——有必要吗?

(3)对对手(幕后推动者,如有)——有必要吗?

(4)对行业说——有必要吗?

如果都没有必要,那究竟对谁才有必要呢?

话到这里,但留3个问题在此,大家自行继续分析:

(1)动用百位企业家,想说什么呢?

(2)为什么这些企业家会支持柳总呢?是出于共同感情?还是有共同利益?

(3)如果是共同利益,究竟是什么共同利益呢?

冷静想想,你会得出自己的答案的。

第三节:道——联想危机背后的逻辑

联想此次危机,从事实层来看,有2个基本问题:

(1)为什么会有这场危机?危机从何而来?

(2)为什么危机愈演愈烈?危机为何不灭?

危机从何而来?

危机从内外部矛盾中来。

联想内外部有哪些矛盾,可能与危机相关呢?(此处仅引用已知媒体公开报道材料)

(1)国际关系:大国之间的博弈;

(2)行业关系:联想与行业竞争对手的关系;

(3)联想系最高层的关系,如柳总和倪光南院士的关系、公司领导人之间的关系等;

(4)联想团队内部的关系,如干部、员工之间;

(5)联想与外部合作伙伴的关系;

(6)联想与顾客的关系,等等。

联想的危机,从逻辑上看,哪个是占主导地位的主要矛盾?哪个是占从属地位的次要矛盾?

结合媒体报道中,如下攻击角度,大家体会一下是哪对矛盾在发挥作用:

(1)柳总早年间将联想从国企变成私企,涉及侵吞国有资产;

(2)联想贸工技,只有贸易,没有技术;

(3)1994年,柳总扼杀联想在电信领域的发展机会,而华为研发万门机,成就霸业;

……

所有指控中,最厉害的指控是哪条?

——是第一条,是侵吞国有资产。

研发不研发,是路线问题,是公司经营思想问题;

只有国有资产,才是刑事问题。

这个问题,产生于哪对矛盾之中呢?相信各位已有判断。

那联想危机何以难灭呢?

因为这对矛盾,推动了其他矛盾的并行发酵:

(1)联想价格歧视,引发国内顾客长期不满;

(2)联想政府采购产品质量不佳,长期在政府基层激发不满;

(3)联想业绩不佳,发展迟缓,导致矛盾激化;

(4)退出恒生指数,是危机的预热;

(5)对比华为,加剧了人们的批评程度;

(6)中美贸易战,是危机爆发最重要的大环境;

(7)联想高层对外言论,如批评“狭隘民族主义”,进一步激化了矛盾。

我们进一步思考:

在所有上述矛盾中,到底哪对矛盾,是这次联想危机激化最核心的矛盾呢?

如果说,导致“刑事指控”的矛盾,是导火索;那联想危机的炸药包,究竟是什么呢?

这个问题的分析,大家可以大中见小。

天朝发展过程中,同样有内忧外患,但是哪个问题是核心命题?保持哪个命题得到解决,就能维持社会稳定?

大家可能猜到了:

——发展。

根据上述分析,我们认为,联想危机的导火索,是“刑事问题”背后的矛盾;联想危机的炸药包,则是长期发展疲软,导致内外部矛盾日益激化。

企业如此,国家也如此。

那,联想为什么长期发展疲软呢?

可能的答案之一是:

联想一再错过了两个时代,互联网时代,和移动互联网时代。

在华为和AT纷纷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时候,联想还停留在“前互联网时代”。

联想是如何错过这两个时代的呢?

(1)错过互联网时代,源自联想FM365项目的失败;

(2)错过移动互联网时代,源自联想手机业务的溃败。

联想的“贸工技”,最终只有“贸”字写完了。

“工”字,只写了前两笔:工业组装和工业设计。

“技”,正如媒体报道指出,联想投入的研发经费,不到华为的十分之一。

联想发展迟滞,导致矛盾爆发,从物理层面看,证明“贸工技”路线到目前为止,尚未证实。

做惯了贸易,再来做研发,谈何容易!

做过了虚拟币,一个月赚一个亿,再来做实业,谈何容易!

我们往往以为是基因塑造了行为,反过来,行为也在塑造基因。

联想贸工技的战略路线,塑造了贸易基因;而贸易基因所带来的,是联想最大的渠道优势,基于渠道优势的企业,要自我转基因,走上研发路线,谈何容易?

内部发展迟滞的联想,体现了典型的“战略迷航”:面对发展困境,杨元庆提出一揽子创新计划,从AR到VR,从人工智能到工业4.0……

想得越多,越说明没想明白。

而联想遭遇的外部抵制,除了战略失误之外,还有体现了什么问题呢?

网友们对联想的批评,民族企业不再民族的背后,又是什么?

——体现了联想“价值观的迷航”。

联想起步于中关村,扛着民族主义大旗。

现在定都于美利坚,说一口流利的英语。

一家总部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罗利市的企业,还是中国企业吗?

联想曾经和民族主义鱼水相欢,但是今天却要批评“狭隘的民族主义”,直奔维多利亚女士的怀抱而去,民族主义的小芳,是在村口痴痴相望,还是回村里写大字报声讨?

从简化逻辑来看,当下企业要想赢得普遍支持,价值观设置,只有两个方向:

——民族主义和人本价值。

民族主义,要讲振兴中华,民族伟大复兴。

人本价值,要讲自由平等,众生一体。

联想要和维多利亚搞好关系,就不能讲民族主义;

要和小芳和谐相处,又不愿提人本价值。

于是在两端之中,陷入泥泞的中间地带,以至于许多网友不再清楚:

——联想到底为什么而存在?

——人类为什么需要联想?

其实这个问题倒也不难回答,因为二者之间也本不绝对冲突。

比如,”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“,说的是自由,解放小生意人,也一样行得通。

“一起建设一所终身大学”,说的是平等,也一样行得通。

陷入危机的联想,请给一个小芳和维多利亚都支持你的理由。

内心卸下民族主义包袱的联想,在这个问题上,可能仍然需要好好想一想。

快刀何

2018年5月24日16点46分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